[好文分享]聖經理財觀-馬太效應

主頁 » Blog » 致富學習與活動 » [好文分享]聖經理財觀-馬太效應

新約聖經在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記載了耶穌曾說過的一個故事:有一個地主要到外國去,他把三個僕人叫過來,要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管理,於是他按著各人的才能給他們銀子。一個給了五千兩,一個給了二千兩,一個給了一千兩,之後他就往外國去了。那領五千的僕人,馬上拿了銀子去做買賣,另外又賺了五千兩;那領二千兩的僕人,也照樣另外賺了二千兩;但那領一千的僕人卻把地挖開,把主人的銀子埋在地底下。過了許久,這些僕人的主人來了,要審視他們管理的成果。那領五千兩銀子的僕人,又帶著那另外的五千兩來,說:主人阿,你交給我五千兩銀子,請看!我又賺了五千兩。主人說:好,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,你做得很好,我把更多事交給你管理,你可以進來和我一同快樂。那領二千兩的也來說:主人阿,你交給我二千兩銀子,請看!我又賺了二千兩。主人說:好,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,你做得很好,我把更多事交給你管理,你可以進來和我一同快樂。那領一千兩的僕人也來說:主人阿,我知道你是個很嚴厲的人,沒有撒種的地方你要收割,沒有散播的地方要收聚,我就害怕會因為虧損而受到責罰,所以把你的一千兩銀子埋藏在地底。請看!你原來的銀子原封不動地在這裡。主人回答說: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,你既知道沒有撒種的地方要收割,沒有散播的地方要收聚,就至少應該把我的銀子放在銀行生利息,等到我回來的時候,可以連本帶利收回。於是把他這一千兩銀子奪過來,給那有一萬兩的僕人。最後耶穌說:「因為凡有的,還要加給他,叫他有餘;沒有的,連他所有的,也要奪過來。」
這一段故事後來成為企業界普遍稱之為「馬太效應」,字面上來解釋就是說:在現代的企業行為裡,「富者恆富,貧者愈貧」。在競爭的社會裡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,就是「只有錦上添花,卻無雪中送炭」。有各式資源的人,累積財富與增加資源輕而易舉;沒有資源的人,要鹹魚翻身很困難,能不被剝削到一窮二白就很了不起了。這種「強者愈強,弱者愈弱」的現象最近常被教育界引用在探討學童的學習成就兩極化的現象。社會行為中,人和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也是一樣,我們說:「遠親不如近鄰。」就是表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互動越頻繁,關係愈緊密,反之亦然。
有人或許會問:為什麼一向主張愛與憐憫的耶穌,會說這種沒有社會公義、勢利或沒有愛心的話呢?其實耶穌講這句話的重點並不能單從字面上去解讀,耶穌提到所謂的「馬太效應」,主要在告訴我們如何破解它,如何戰勝這自然社會競爭的法則。耶穌在這段經文中要傳達的訊息,最重要的一點是凡是「積極」和「努力」的會增添他的資源與才能;那「無作為」和「不努力」的將喪失他僅有的籌碼。馬太效應的根本的關鍵在於是否「努力」與「投入」,和「才能」、「資金」的多少其實沒有關係,你看那得到五千兩的僕人和二千兩的僕人不都一樣獲得肯定嗎?印證到現實的社會也是如此,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大企業或大財團到了第二代、第三代開始不務本業,沈迷在紙醉金迷當中,導致龐大企業破產倒閉、走投無路。我們也看到腳踏實地、穩健經營的的企業家,他所擁有的資產不斷增加,企業規模日漸龐大。對於每一個人也是如此,如果我們覺得自己的見識和能力已經足夠了,不需要再繼續學習和進步,通常最後的結果是長江後浪推前浪,很快地就被時代和新進者淘汰了,惟有不斷地學習和持續改進,才能鞏固並持續擴增我們所擁有的成果。所以,我們應該要這麼解讀馬太效應:「凡是肯努力上進的,還要加給他,叫他有餘;不肯努力上進的,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。」。

出處:聖經的理財觀:馬太效應 – 費雪的部落格 – udn部落格http://blog.udn.com/fisherke/1584383#ixzz1SAz2uTp7

想學習更多關於創造財富or行銷的知識技能? 訂閱致富人生電子報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請記得再輸入下方驗證碼!(這是避免機器人登入..做個簡單數學吧!) 按方框可更新驗證碼* 超過200秒請更新驗證碼再次輸入